English Version  |  内网  |  邮箱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团学工作
  • 2019暑期社会实践特刊|聆听红色故事,探寻红色足迹
  • 作者:匿名   编辑:   来源: 匿名  浏览:7629   时间:2019年07月09日
  •     在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之际,口腔医学院“乐伢派”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瓯海区茶山街道洪殿村和舜岙村,拜访老党员,聆听他们的红色故事,向当代青年阐释如何在长期的磨练中树立和坚定正确的立场。

    义务参军,志建功勋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瓯海区茶山街道洪殿村王家琪老人家。王爷爷是一名老党员,解放后,王爷爷决定去参加义务兵,因为离家较远,家里人都很担心他,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道路。那边的环境十分艰苦,王爷爷说他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大家都怀着一腔热血,不管年龄大小,没有人喊累喊苦。王爷爷还说义务兵兵营附近还有许多土匪,治安也十分不好。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每天训练三次,听两次政治课,丝毫不被环境所影响。王爷爷当时在部队里当班长,不仅要负责巡逻、管理治安,还承担着写文章的职责,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1958年,他从部队回来,又加入了村级部队,直到现在还定时参加村里的党员会议。现在,王爷爷与王奶奶两个人生活,儿女都事业有成,二老的身体都很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艰苦岁月,今非昔比

        接着成员们又来到了舜岙村拜访翁瑞标老人。翁爷爷已有85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看到大家的到来,热情地招呼进屋。还是一名共青团团员时,已加入民兵组织的他就立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50年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多年的层层考验,终于在1960年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回忆起小时候,翁爷爷说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在他很小的时候,在地主家当长工的父亲就失明了,8岁的他已经要去放牛了。谈及对当代青年的看法时,翁爷爷十分赞赏青年公车让座的举动。

        离开翁瑞标老人家,村干部又带着成员们去拜访了隔壁的翁瑞康老爷爷。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也是生产大队的队长。当被问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时,翁爷爷激动地说:“这怎么能拿来比呢?以前的生活太苦了,解放后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中国共产党太好了。”

    义务关怀,无怨无悔

        在舜岙村的路途上,遇到了黄华妹老人。黄奶奶在1982年加入了舜岙村计划生育部门,并在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说起那时的工作,黄奶奶回忆当初18年没有拿到一份工资,她和同事们都是义务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也没有便捷的联系工具,他们都是晚上一家一户地走访,有时要走很远的山路,去给群众做工作,尽管如此,还常常要忍受村民的责骂与不理解。谈及现在的生活,黄奶奶感慨现在老人都有保障补贴,生活质量都提高了不少,国家“二胎”也开始普及,以后人们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保家卫国,男儿本色

        8日,实践团成员们再次前往洪殿村,成员们遇到了王文碎老人,他是一位退伍军人。得知成员们想要了解他的故事,王爷爷十分热心的讲述了他在1970年4月14日作为南京二十七军的一员穿过乌苏里江在中苏边界保卫边疆的过往,当时的气候、饮食等条件都十分艰苦,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当逃兵。王爷爷说,军人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保家卫国,保卫一方安宁,这是军人的职责,是他的本职。谈及现在的生活,王爷爷说退伍军人很受重视,到很多地方都能受到优待,生活得很舒适。又说到对未来的期望,王爷爷希望祖国早日收复台湾,两岸同胞都是亲人。临走之际,王爷爷还夸赞现代军队的建设越来越强大,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本次红色探寻之旅,让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了老党员们的红色故事,感受了老党员们在艰苦环境中依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老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一定要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社会做贡献,时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文/郑舒恬

    摄影/范顺

版权所有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www.dentist.ac.cn) 联系电话:0577-88855488
地址:龙湾区龙瑶大道1288号(龙湾总院);鹿城区学院西路373号(学院路分门诊);鹿城区广场路183号(广场路分门诊); 瓯海区温瑞大道1450号(瓯海分门诊)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452号 浙ICP备12026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