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由我院大学生资助服务社带来了2017年第四期时事月评(现已成功开展第二十期),本次活动以“医学论文造假事件”为主题,从事件还原、原因分析、影响探索三个方面逐级递进,深入剖析当下诚信缺失问题。
【聚焦·新视野】
资助服务社干事厉宁同学从数据、实例、新闻三个角度还原了今年4月25日在网络及各大媒体上曝光的107篇中国科研论文造假被撤稿事件。他从撤稿杂志《肿瘤生物学》说起,详细阐述了事件的过程,在体现国外杂志高度严谨性与科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国内在这方面的欠缺。此外,他还援引自2015年到2016年数十次国外杂志撤稿中国论文的事件,犀利点出此类事件的普遍性,发人深省。
【聚焦·新见解】
郑采霞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从原因角度的剖析与新解答。她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的评论为引,指出此类事件的背后不仅有医生本人的良心泯灭,也有职称评定标准等政策的推波助澜。于是,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职称和论文挂钩“一刀切”是否合理?让我们意识到此类学术造假和这个“博而不专、利而无学”的社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聚焦·新思考】
最后登场的是贾红珍同学,她从“人、家、国”三个方面,承接前两位同学的论述,深入解读了学术造假带来的不良影响:于个人身败名裂、于社会矛盾迭出、于国家名誉不利。她以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为例,给出了上述观点的实际体现,同时警醒大家,作为现在的学生要诚信应考,作为未来的医生要严守道德的底线。
三位同学宣讲完毕后,与会人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对于这盏与我们自身学业和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诚信良药,每一个同学都深谙其味,表示会以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医生。这学期的时事月评在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下学期我们期待更多同学的精彩评论。
文/孙思远
摄影/刘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