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下午,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团学干部集聚茶山7C105,由学生资助服务社和学生会素拓部联合带来了2016年第2期时事月评(现已成功开展第十一期),本次主题为“疫苗之谈,由山东疫苗事件引发的思考”,旨在引导医学生以专业和非专业的理性态度看待问题。
【事件的起因】
学生资助服务社的徐楚楚同学,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们该如何处理该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向国外借鉴经验,并举了两个例子——英国严控疫苗生产厂商,全国只有7家生产商,以及加拿大独有的”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合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肃清。最后,她认为最好的监管是每个人都成为监管者,不能把所有责任和工作都推到政府头上。
【社会的声音】
学生会素拓部的张云晓同学,她收集了各方评论,相比于网民的愤怒,凤凰、知乎等媒体比较冷静得看待这个事件,并解释过期疫苗并非毒疫苗,未冷藏的疫苗很快失效,本身不会有伤害,但是感染了疾病,才知道疫苗失效就为时过晚。再加上社会中存在的毒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她认为这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打击,相关部门应该要对这些制造流言蜚语的媒体进行警告,对严重者应当进行追责。
【挽救的方法】
学生资助服务社的高森同学,他着眼于疫苗,从科学的角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疫苗的正确应对措施。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疫苗及疫苗的作用。其次,问题疫苗有什么危害。他解释了疫苗为什么要恒温冷链,否则会有什么危害,并且还举出接种问题疫苗后,除了失效还可能发生的问题。最后,他科普说问题疫苗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所以只要在确认疫苗种类后,向疾控部门或接种单位咨询,进行补种就可以了。
【民众的恐慌】
最后压轴的是学生会素拓部的董文梅同学,她关注了“疫苗恐慌”问题。有时候,比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更可怕的是作为“次生危机”的社会恐慌。山东疫苗案发生后,有些父母表示不敢给孩子接种疫苗。她查阅资料,世界卫生组织表态过“失效疫苗几乎不会引发毒性反应”,但是这仍难阻止公众惊慌情绪的蔓延。这其中,主要是公众对该事件中“疫苗”的界定存在问题,她认为相关部门对此最需要做的是专业信息披露,它是消除疫苗恐慌的最好的“疫苗”。
四位同学发表看法过后,我们台下其他团学干部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基本肯定以上同学的看法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对董同学的着重点,学生会主席方凯同学提出“第一理性,第二理性,第三不理性,第四不理性......最后造成集体恐慌”,再次强调了媒体对民众的导向作用,并提出最重要还是民众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思辨能力;萌牙社社长刘佳东同学从犯罪者、国家监管部门和传播渠道三方面再次深度剖析该事件。
本期时事月评既有收获,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期待下一期的更加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