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2015年9月23日,在茶山校区7C105举行了口腔医学院第五场时事月评主题演讲,自律部的三位同学以“人道主义”为论点,结合时事新闻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
【严锴旗】
以近期发生的以色列以国家太小为由拒绝接纳叙利亚难民为出发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国家虽小,在国际援助、人道主义层面上却从不应退缩。这应当是普世的态度,也是一种责任。随后,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每次经过医院门口,都会与一位跪在地上,面前贴着“求8元车费回家”的小女孩儿“偶遇”。由此道出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不愿付出劳动,而靠别人出售怜悯度日的人是多么的令人可悲。而相反,身残志坚,凭己之力生存的“正能量”着实更应得到尊重与关心。
【李薛良】
“电梯里,一个女性遭猥亵,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出反应?李薛良同学把问题抛给在坐的各位同学。这个平时大家在网络上司空见惯的问题,答案估计也是决绝的。但当真正发上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或许没有那么容易下决定了。这就是提醒我们:认真审视自身,给简单的社会现象抽丝剥茧,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你才能和想象中的那么义无反顾。
【林约翰】
“乞讨”在身边随处可见。你对此是视而不见,还是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或许你的善良迎来的是欺骗,但是。行善,更应当是一种对自身的主观要求,与他人无关。播撒善良、同情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开出和谐之花。林约翰同学的看法,简单而纯粹,却不乏深度。社会需要我们在善良与欺骗之间的来回流转之间,最终向着希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