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牙齿的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7月15日上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30名身着白大褂的“小牙医”正有模有样地练习刷牙。这是2025年度关爱“小候鸟”公益夏令营的特色活动之一,来自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在专业牙医指导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口腔健康探索之旅。
“以前妈妈总说吃糖会长蛀牙,我还以为是在骗我。”辜泽浩来自贵州仁怀,他举着牙菌斑显示棉签兴奋地说:“现在亲眼看到牙齿上的细菌,才知道妈妈说的是真的!”在“口腔知识小课堂”上,医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护牙知识,通过牙齿模型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为什么会蛀牙?”“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一连串的互动问题将孩子带入口腔知识的奇妙世界,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争相举手分享自己的答案。来自安徽阜南的朱文麒认真地记录着:“刷牙一定要刷三分钟以上,不能敷衍了事。”
换上白大褂的孩子们很快进入了“小牙医”角色。在医生的引导下,孩子们轮流躺在牙科治疗椅上,体验着医生手中的器械在口腔内的轻轻移动。“当医生姐姐帮我调整器械角度时,我突然觉得看牙医一点也不可怕了。”来自河南商丘的李诚俊说。在互动体验区,来自湖北黄冈的向泽楷正用探针仔细检查同伴的牙齿,“这些小黑点就是蛀牙!”他指着同伴的牙齿,俨然一副专业牙医的架势。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口腔检查器械,专注的神情让在场的医生都竖起了大拇指。
最令孩子们惊叹的是口腔修复工艺中心的参观环节。“快看!电脑上能画出牙齿!”来自安徽宿州的朱若琪目不转睛地盯着CAD设计屏幕,看着技术人员在电脑上精确设计牙冠的形状。在3D打印机前,孩子们围着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看着一颗颗牙齿模型被一点点打印出来。李诚俊感慨:“原来制作一颗假牙需要这么多工序,从取模到设计再到打印,每一步都要很精确!”
在实践环节,来自贵州黎平的江慎铖和安徽宣城的江雨晨组成搭档,互相练习“水平颤动拂刷法”。“牙刷要45度角放在牙龈边缘,轻轻颤动。”江雨晨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来自贵州平塘的蒙靖琪则对乳牙与恒牙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我们小时候的牙齿和长大后的是不一样的!”
“以前刷牙总是随便刷刷,今天才知道正确方法。”孩子们通过牙菌斑检测意识到了日常护牙的重要性。现场检测,大部分孩子都存在刷牙不彻底的问题。孩子们看到自己牙齿上残留的红色牙菌斑标记均表示:“我们要改掉吃甜食的坏习惯,回家还要教爸爸妈妈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接近尾声时,医院为每位“小牙医”颁发了证书。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脱下白大褂后,朱若琪说:“我以后要当牙医,帮更多人保护牙齿!”她的愿望得到了在场医生们的鼓励。医生姐姐表示,希望通过职业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口腔健康的种子。
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小候鸟”们带着新知识踏上归途,他们的笑容比来时更加灿烂——因为今天,他们不仅学会了保护牙齿,更收获了对医学职业的美好向往。
本次活动由温州日报联合温州吴老师德育工作室主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是“小候鸟”关爱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接下来,主办方还将组织更多公益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原文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gy/202507/t20250723_561710.html?docId=56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