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7点,市殡仪馆中,人声静默,哀乐低回,前去告别的人很多都是身着警服,而这身衣服是那个被送别的人到生命尽头都无法放下的。
陈旭,今年39岁,他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但就算是身患绝症,最让他放不下的却是他人生的另一个角色——警察。
昨晚,很多民警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永远的战友,走好……
□本报记者 李玉燕/文
李敏书 谢章安/摄
■陈旭的微信签名写道:“有一种坚持叫煎熬,熬过去就胜利了。我要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因为我舍不得离开我热爱的公安事业。”
发病最初,是小面积的口腔溃疡,那时候,陈旭正在办一起特大销售假币案,经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他没在意,只买了些消炎药简单处理。一个多月后,案破后陈旭才去医院检查。
医生开了药,叮嘱他要生活规律、多休息,但是一个月后,陈旭的口腔溃疡仍然没好,医生建议他做切片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陈旭手上还有几个大案子,他让妻子小吴去拿。诊断结论很长,小吴却只看到一个字“癌”,她说,那时候,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
陈旭知道的那晚没有回家,在办公室坐了三个多小时。但他也仅仅发呆了这三个小时,当晚,他加班完成手头所有未完成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将此事告诉了领导。单位召开紧急会议,为他联系治疗医院。
治疗过程的痛苦旁人无法体会,但在陈旭脸上从未显露痛苦,他曾说,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病人。他甚至在病中还不忘单位的工作,和同事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和大家谈工作、讨论案件。
■今年3月24日,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黄宝坤探望陈旭时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明知自己有生命危险的时刻,能坚强地面对,仍时时牵挂着工作。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这种意志超出常人,这种品格值得我们全体民警学习。”
2013年春节后,陈旭的各方面身体机能开始恢复,可以正常地说话、进食。于是,他偷偷跑回单位。本来想劝他回家休养的领导看到他的倔强,只好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谁知道,他还是带着同事东奔西跑,跑基层、冲一线。
2013年7月底的一天,陈旭正带着同事在县里山区抓捕一名命案逃犯。就在抓捕前,陈旭突然接到了上海的主治医生电话,告知他复查发现肺部有可疑阴影,要他尽快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可陈旭用一句“我在忙着,迟点再说。”挂掉了医生的电话,继续指挥抓捕行动。
半个月后,手头工作差不多完成的陈旭才去上海检查身体,而此时,陈旭的癌细胞已经复发扩散,需再次手术。此次手术切除了他整个下巴骨骼及人体器官组织。术后,陈旭的口腔不能闭合、不能用嘴进食。近半年时间做了7次化疗。他全身器官功能严重衰退,下肢出现瘫痪。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仍记挂着单位的事情,就算是同事的工作调动,他也要发去微信关心。
■医生说:“他太想回到工作岗位了,担心麻药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无法返岗。在我们医院治疗时,他拒绝麻醉药物。”
在医生眼里,陈旭是个“不听话”的病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金宝忠医生说:“2012年9月,陈旭第一次来看病时他的颊侧与牙龈外侧交界处出现溃烂,面积约一个鸽子蛋那么大。看病状最少已拖延了一两个月之久,是痛得实在受不了了才来的。可他治病也‘不听话’,经常是一个疗程做了一次就不来了,说是工作太忙离不开。大多数人身患绝症后,想得更多的是家人,先把自己的后事料理好,而他想的更多、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工作,我敬重他。”
4月2日晚上8点,陈旭还是离开了亲友,离开了他最爱的岗位和战友。从发病到离开,一共过了540多个日夜,其中,大半的时间,陈旭仍在工作。就如他自己曾说过的,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那身制服,热爱帽子上的那枚警徽……
■人物名片 陈旭
1997年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工作。从警17年来,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多次被评为市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共产党员。17年来,他先后参与侦破各类重大案件230余起,让200名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严惩,缴获毒品200公斤、毒资500万元、假币800余万元及大量假发票、增值税发票,为国家挽回数亿元经济损失。他参与指挥和侦察的鹿城“11·16”典雅别墅持枪抢劫人质案、鹿城“3·29”兰博基尼车主被绑架案等6起刑事大要案入选全国公安十大精品案例。
原文链接:http://wzwb.66wz.com/html/2014-04/04/content_1623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