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当整个城市刚刚从一片寂静中苏醒,我院广场路院区的挂号大厅里却早已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龙,暑期以来,儿童口腔科进入就诊高峰,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人们对口腔健康预防也越来越重视。自2012年儿童口腔科搬迁至广场路院区,整个科室全年门诊挂号达45402人次,较2011年增长了14.92%。据我院儿童口腔科主任梅丽琴介绍,自7月1日至今,短短25天,儿童口腔科已接待了4129名患儿,平均一天要接诊165名患儿,这对于一个由18名医生组成的科室,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医者之心 坚持病人为尊
这天,梅丽琴医生正在给一名患儿看牙齿。只见她微笑着让家长协助患儿躺在牙椅上,让患儿张开嘴巴,一边看一边安慰:“小朋友不要紧张!张开嘴巴给阿姨看看。哦,是长六龄牙了!有几个个牙洞要补上。”说着就利落的从护士手中接过需要操作的仪器,帮患儿修补牙齿。最后梅医生又交代家长:“因为小孩子的耐心有限,还有两颗牙齿要留到下次补,不然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或者厌烦情绪,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在一旁的护士还贴心的拿出了贴纸送给患儿,奖励他看牙的时候不哭不闹,小患者高兴的说:“下次我来的时候不哭,阿姨还要奖励我贴纸哦。”
护士长陈晓芬说:“这样的患者跟家长都是很配合的,因为儿童口腔科每天接诊的都是未成年人,有时候小孩子因为害怕,哭闹不止,家长又心急如焚,加上之前漫长的等待,情绪比较激动,很多医生护士都曾有被患儿家长责难、误解,大家都默默的把心酸往肚子里吞,遇到矛盾后还及时安抚患儿情绪,微笑待人,细心排查每一种病因,给患儿和家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为了缓解小患者的紧张情绪,科室还对整体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候诊区布置一新,充满童趣,候诊区的电视上,播放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动画片,借以给小患者一个轻松的诊疗环境。
医者之德 不忘社会责任
2013年,温州市政府推行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我院是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因为项目针对的是全市的小学生,所以这项重任就落到了儿童口腔科。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和上课的时间,科室利用下午、晚间、周六、周日的时间为儿童开展窝沟封闭服务。截止2014年4月底,实际封闭学生总数50388人,实际封闭牙齿颗数159448颗。同时,对全市5所小学开展了口腔筛查工作,深入幼儿园、小学向青少年、儿童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引导他们培养健康口腔习惯。
除此之外,科室还积极开展、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为唇腭裂患儿提供免费的语音治疗,六一儿童节为小孩子提供免费“窝沟封闭”,开展为百名儿童送健康牙医等等。科室的周巧娟医生作为温州市唯一的语音治疗师,工作之余更是带领科室的其他医生和护士为唇腭裂患儿提供免费的专业语音评估和治疗,为了能更好的救助这些儿童,她还远赴台湾,进修唇腭裂序列语音治疗技术4个多月。当被问到工作这么繁忙,还要抽空为小孩子做语音治疗累不累时,周医生笑着说:“很累但值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帮助患者逐步康复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是在做一件善事,治愈了一个患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改变了一个家庭,甚至说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我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业。”
医者之愧 有愧家庭至亲
在孩子的哭闹声、语音喊号声和家长询问声的包围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很多医生护士都已筋疲力尽,家务跟孩子只能丢给家人。科室的18名医生,15名是女性,平均年龄只有30岁,很多医生的孩子都还很小,有的甚至还在襁褓,面对家庭,她们是愧疚的。她们总是说,所有的耐心跟好脾气都留给了小患者和家长,回家后实在没有力气再带小孩和干家务,有时候因为加班加点,错过了很多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时光。
7月的一天,梅丽琴医生带着高烧39度的儿子坚持参加工作,小不点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等着妈妈下班,因为高烧,整张小脸看起来有点无精打采的。“这两个月太忙了,我也想请假,但是也不能把巨大的工作压力丢给同事们,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看着发烧的儿子,梅医生的脸上充满了爱意和愧疚。
正是因为科室成员无私的付出,2013年我院儿童口腔科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称号,科室还先后获得校级先进党支部、校学习型党支部,医院特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喧嚣的诊室,忙碌的人们,有欢笑,有疲惫,有悲伤,每天都在上演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故事,这就是我院的儿童口腔科。